酸洗磷化工艺流程三、表面调整
表面调整的目的,是促使磷化形成晶粒细致密实的磷化膜,钢管防腐喷漆,以及提高磷化速度。表面调整剂主要有两类,弯头防腐喷漆,一种是酸性表调剂,如草酸。另一种是胶体钛。两者的应用都非常普及,前者还兼备有除轻锈(工件运行过程中形成的'水锈'及'风锈')的作用。在磷化前处理工艺中,是否选用表面调整工序和选用那一种表调剂都是由工艺与磷化膜的要求来决定的。
一般原则是:涂漆前打底磷化、快速低温磷化需要表调。如果工件在进入磷化槽时,已经二次生锈,好采用酸性表调,防腐喷漆,但酸性表调只适合于≥50℃的中温磷化。一般中温锌钙系磷化不表调也行。
磷化前预处理工艺是:
除油脂--水洗--酸洗--水洗--中和--表调--磷化
除油除锈'二合一'--水洗--中和--表调--磷化
除油脂--水洗--表调--磷化
中和一般就是0.2%~1.0%纯碱水溶液。在有些工艺中对重油脂工件,还增加预除油脂工序。
适用于线材、半成品拉制的酸洗方法现以线材为例,叙述几种常用酸洗工艺。至于经过热处理的半成品,一般不另行剥壳去锈即直接进入酸洗。其它操作顺序则与线材相同。(1)以剥壳、上石灰糊为主的酸洗工艺其工艺流程为。线材—→剥壳去锈—→酸洗—→水洗—→高压水冲洗—→上油脂石灰糊—→干燥这种工艺过去应用很广,适用于普碳钢丝、结构钢丝、钢芯铝绞线钢丝、一般弹簧钢丝的毛坯和半成品的拉拔。缺点是粉尘多,已有被其它酸洗工艺取代的趋势。(2)以剥壳、锈化为主的酸洗工艺——其工艺流程为。线材—→剥壳去锈—→酸洗—→水洗—→高压水冲洗—→锈化—→沾薄石灰水—→干燥此种拉丝粉尘较少,是目前采用较多的一种。它适用于普碳钢丝、结构钢丝、制绳钢丝、钢芯铝绞线钢丝、一般弹簧钢丝等的毛坯和半成品的拉拔。有的单位还省去锈化工序,冲洗后直接沾灰。(3)以剥壳、磷化为主的酸洗工艺.